据麦肯锡预测,2010年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的年收入可能高达30亿美元以上。从12月11日起,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,银行卡市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如果考虑这一因素,预计到2010年信用卡的市场收入有望超过50亿美元。然而市场虽然广阔,但Visa和万事达在全球和国内的迅速发展,向本土品牌中国银联提出了严峻挑战。
目前,Visa和万事达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总和超过了90%,在中国内地也占有半壁江山。Visa国际组织2005年业绩显示,去年中国内地Visa国际卡的交易总额突破153亿美元,收入大概2亿人民币。在信用卡市场上,4、5字头信用卡仍旧控制着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大部分份额。据金融业界人士透露,国际卡组织以承担营销费的方式给商业银行反佣。目前,一张信用卡的补贴费用已经从5年前的几十元,上升到现在的几百元。
面对严峻的竞争态势,银联开始其更为本土、也更为实际的拓展营销攻略,即在国内展开全国性营销攻势、大力扩张银联标准卡的市场份额,与此同时,不断加快其国际化步伐,今年底在海外发卡的国家即将突破26个。
目前,银联正在全力推行自己的标准卡。到今年9月底,申请银联BIN号的银行已经达到172家,其中已经发行银联标准卡的机构达到138家。同时,银联与包括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、民生银行在内的10余家商业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这些银行承诺使用银联标准。
自2005年起,银联联合发卡机构发行的所有创新卡种,都是银联标准卡。这些卡包括专为公务、商务人士准备的公务卡;专为大学生准备的大学生卡;专为网球、足球、高尔夫等体育爱好者准备的体育卡;专为境内外旅游者准备的旅游卡;专为卡通爱好者准备的HelloKitty卡等等。
另一方面,银联开发并推出的各种创新支付服务,包括电话支付、手机支付、互联网安全支付、银联通跨行汇款和公共事业缴费等服务,都对银联标准卡开放,而且部分创新业务的试点,例如第二代非接触式手机支付,只针对银联标准卡进行。
业内人士认为,今年年初,央行就已发文确定银联人民币卡转接市场的唯一合法地位。“推广银联标准卡可以进一步集约发卡和受理资源,塑造中国自主的银行卡品牌;也有利于中国人自主掌握银行卡信息标准,而不是被国外的银行卡组织垄断,从而规避国家金融信息风险。”该人士同时表示
随着信用卡市场的扩大,银联的收入大幅度的上升。2002年银联成立之后收入为2亿,2003年4亿,2004年7个亿,2005年9个亿,2006年将可能达到12个亿。这给予了银联越来越多与国际卡组织抗衡的资本和实力。